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认识偏旁“人、刂、灬、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指导“不、开”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这些字你都会认了吗?一边读一边牢牢地记在心里。
2、按自然段读: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导语:你们看这棵小树长得多好呀!那你们知道吗?树叶下面可藏着许多秘密呢!谁愿意揭开秘密?
二、新课:
1、师将深色叶子翻开(书上词)
小伞、爷爷、撑开、穿上、暖和、一棵树、冷热、给我、来到
⑴两人互读:谁有不正确的及时帮他纠正。
⑵请学生当小老师,会读哪个就带着大家读哪个。
2、这些词里有咱们这节课要认的10个字,他们也在树叶下面藏着呢,快看看都是谁?
伞、爷、棵、到、冷、热、给、开、穿、暖
⑴你都认识他们吗?自己快认一认。
⑵指名当小老师,带读这些字。
⑶重点字挑出来,再读,“爷、到、冷、热、伞”认识“父、人、刂、灬、冫”偏旁。
⑷通过图,用基因识字的方法讲解“父”:古时候,儿子犯错了,爸爸教训儿子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一根棍子,就是父。“爷”的下面部分好象是腿骨弯曲的样子。
还学了哪个字有“父”?(爸)扩字:爹、斧、釜
3、游戏:试试谁的反应快!
将本课要认的字发给学生(两人一组,一组一个字)
学生说字,拿这个字的学生站起来,带读。
4、两人一组用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5、朗读课文,把这些字记住。
6、我会写。
“不”:
⑴观察:有几笔写成?
⑵每一笔是什么?
⑶观察每笔的位置。
⑷师范写。
⑸生描红笔顺,再独立写一个字。
“开”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
三、练习
听老师说词或句子,有今天学的哪个字,请你把它挑出来。
暖风、暖气、暖洋洋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
我有一把漂亮的雨伞。
热水、热气、热毛巾
小红送给我一支铅笔。
开车、开门、开灯、打开
教室门口有一棵树。
我扶爷爷过马路。
穿衣、穿戴、穿鞋、穿着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设计说明: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预习任务。]
课前准备:
1. 本课挂图
2. 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熟字卡片:棵
3. 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 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一、认读生字词
1. 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补。老师向学生提示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初步培养遇到困难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设计说明: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提示其他同学,培养其成就感]
3. 认读生字卡片。
4. 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设计说明:初步建立字词概念;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5. (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说明:初步渗透看图方法——从整体到部分]
6. 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设计说明: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二、学习量词
1. 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2)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设计说明:教师的提问中避免了“数量词”的术语;充分利用图画帮助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在说句的过程中不断复现生字,加强语言和文字的联系。]
2. 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 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设计说明:主要目的是读准字音,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 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设计说明:既可作为课中游戏活动,又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出示了朗读样板]
3. 这个孩子(指录音)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做同学互相读读看。
[设计说明:激发朗读欲望,促进合作学习]
4. 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此处隐藏2564个字……的故乡为线索,描绘了二十年代初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苦难命运。塑造了深受封建压迫的旧中国农民闰土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走出一条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三、拓展练习
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表现人物和事物的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辜负、奉献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1.自主学会生字词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用书信格式写信。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巴金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7)
1.出示巴金老人的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关于这位老人,你了解多少呢?
2.简介巴金:巴金爸爸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是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3.板书课题并质疑。
4.疏理出重要问题: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8)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讨论交流: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
②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3.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句悟情(20)
1.学习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⑵从这部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理解争先恐后,感受40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的热闹场面并朗读。
⑷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⑸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2.学习接下来的两段。
⑴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87岁高龄了,手不听指挥,写字困难,更别说写信了。可是,他仍然坚持写了这封信,让我们读第一句话,感受老人写信的不容易。
⑵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⑶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3.学习第四段。
⑴默读这段话,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动,做上批注。
⑵交流并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上。
⑷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巴金爷爷怎样的品质?
⑸小结。
4.学习课文最后的部分。
⑴自由读,思考:巴金对自己对孩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⑵读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情、希望。
四、升华情感,学写书信(8)
1.学习完信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巴金老爷爷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赤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此时,你想对巴金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处在什么位置?
4.试着用书信的格式把自己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2)
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7【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4、自读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5、读第3自然段。
⑴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⑵ 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⑶ 朗读领会。
6、自读第4、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⑴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⑵ 爸爸还说了什么?
⑶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⑷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7、读第6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生字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三、书写指导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
四、拓展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大家交流。
五、总结
注意肯定学生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