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2 09:49:07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

晏子,名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大夫。本文讲的是这位貌不惊人但才华出众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出访楚国的故事,表现他维护自己人格更维护齐国尊严的卓越外交才能。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指导阅读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中理清文章条理进而理解文章内蕴的一些基本方法。

【阅读准备】

孩子们汇报课外查找资料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对故事中历史人物的了解。

教师资料准备:“春秋”,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这个时代出现了各诸侯国争霸的局面,齐、宋、晋、秦、楚均为当时争霸的大国,称为“春秋五霸”。

当时齐国盛世已过,但大国雄风犹存,在诸侯国中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楚国经庄王的治理,国力日强,骄横日盛,仗此想借机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出使楚国的晏子处境极为艰难,但他不卑不亢,机智应对,化解危机,最后迫使楚王“赔不是”。

【阅读指导】

一、读:理

理清课文主线:课文围绕中心着重描写了晏子“刚到楚国”、“见到楚王”、“酒席上”三个片段。

二、读:品

品析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在对比描写的赏析中认识了解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立起来”,领悟文学描写的一些方法。

点拨:作者运用大量巧妙的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晏子的话,绵里藏针,以守为攻,策略灵活,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强大力量;楚王的话则表现了楚王先狂妄傲慢、后狼狈尴尬的情态。

三、读:悟

因势利导,让学生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谈出自己的认识就可以了。

点拨:

1、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机敏智慧、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3、出色的语言表达才能可以交流思想与情感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板书设计】

楚王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反击

(显示楚国威风) (维护齐国尊严)

开狗洞、狗国

齐无人、想取笑 下等国、反让取笑

齐人盗、水土不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工具书通译全文

2、掌握“之”“为”字的不同用法和“坐”“病”“其实”等古今异义词

3、体会晏子巧妙的外交辞令和内在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文言现象,概括晏子形象的特点,体会晏子外交辞令的妙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本单元都是围绕“爱国”二字展开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国古代外交家维护祖国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二、整体感知

(一)正字正音

明确:晏(yàn)子 习辞(cí)者 缚(fù)一人

酒酣(hān) 诣(yì) 曷(hé) 枳(zhǐ)

(二)通译全文

1.请学生自己小声朗读课文,圈画疑难点并提问。

明确:“曷”、“熙”两个通假字以及“左右”、“坐”、“其实”、“病”等含义易混淆的字词。

2.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机抽点学生逐句翻译。

提示:重、难点句子:(1)何以也(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所以然者何(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附:《晏子使楚》的参考译文及文言知识整理)

三、文本研读

(一)回顾全文,概括第一、二段大意,集体朗读第二段

提示:第一段主要交代了楚王和近侍商量侮辱晏子的计谋;第二段详细描写了晏子机智巧妙地应对楚王发难的过程。

(二)重点研讨课文第二段,思考三个大问题

1.楚王是如何向晏子发难的?针对晏子还是齐国,为什么?

提示:找出原文原话,参照译文复述情节,注意各事件的先后顺序。

明确:楚王和近侍先设计了一出戏,然后令官吏绑着一人从晏子面前经过并指称这个人是齐人且犯了偷盗罪,接着楚王在宴会上质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

楚王针对齐国。因为晏子是使者身份,是代表齐国出使楚国的。而且楚王问句中的主语是“齐人”,明显针对整个齐国而言,有意轻侮齐国。

2.晏子是怎么回应楚王的?这种回答有什么妙处?从中概括晏子的形象。

引导:回应包括动作和言语两方面。言语上,晏子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采用了何种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1)动作上,晏子“避席而对”,展现出恭敬的一面。言语上,晏子先用橘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枳作比,摆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并点明其原因是水土有异,然后转述当下“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最后反问楚王难道是楚国吗?表现出犀利的一面。

(2)妙处:避席而对,有礼有节,令对方挑不出任何失仪无礼的不是。辞令上,晏子采用类比的方法,以退为进,将问题推还给楚王,令楚王不得不笑着承认自己反取其辱,展现出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

(3)晏子形象: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热爱祖国,爱惜尊严。

3.如果你是晏子,你怎么回答?(仅思考)

提示:言之有物即可。

(三)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叙述了晏子使楚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具体刻画晏子回应楚王非难的语言,塑造了晏子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积极维护祖国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让读者在感受巧妙的外交辞令之外体会到一种强烈而充盈的爱国热情和凛然正气。

五、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背诵课文第二段;课外阅读本课节选前的两段晏子小故事并尝试自主翻译(选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附:

一、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 ……此处隐藏24612个字……/p>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并能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课本剧表演比赛,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5

【教学构想】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在教学中,采用整体把握──思考领悟──深入探究──迁移运用四部展开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使学生在读中领悟、体会。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晏子像),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

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晏子身高不过五尺,是齐国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一回,齐国派晏子到楚国去,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初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准确?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吗?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晏子使楚讲了哪几件事情?(随机板书)

4、楚王这样对待晏子,结果呢?晏子是如何赢得楚王的尊重的?

5、小结: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晏子凭借机智的语言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6、把晏子说的话在书中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学习第一个故事:

1、(出示第一段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晏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2、再来读读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

(引导学生谈出晏子聪明、勇敢、爱国以及楚王的仗势欺人、霸道等。)

4、有感情地朗读晏子的话。

5、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个机智、爱国的晏子,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学习第二、三个故事:

1、你还从晏子说的哪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自己读读晏子说的其他的话,把你有感触的地方在书中进行批注。

2、把你的看法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4、分角色朗读第二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三个故事,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把它们排演成课本剧。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我们从三个故事中领略了晏子卓越的外交风范,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话,(出示课后古文,教师范读)同学们看一看,从中你能不能发现什么?

2、小结:

中华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刚才同学们看到这段文言文就是其中之一,课后同学们可以对照课文再仔细读读这段话,品味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古今维护尊严的故事,我们下节课一起进行交流。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一、教师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学定教

本课教学能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从出示课题起,教师就指导学生读懂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通过预习弄懂了“使楚”的意思。带着学生还想继续了解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读书,品读文字。“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需要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让学生在感触深刻的地方学习批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语气。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

应该注意的是,在学习第二、第三件事的时候,学生谈的比较发散,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点拨,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